第二十一章 封官

道别了孙守法之后,张鼎休息了一会儿,这才开口说道:

“这刘忠与刘国昌真不识好歹,本督给他们那么优厚的条件他们竟还拒绝?”

待来人都面见了之后,柳锦城、商季威、陈尚新、孙元龙、文玉楼、虞显邑等人纷纷围了过来。

要知道此时整个大顺还控制的地界,除了湖广、江西因李自成驾崩而混乱,信都不一定送到诸位大将手上。其余的整个山陕的所有部众都基本上通知到了,包括河南一些顺军将领都千里迢迢、突破封锁前来投奔大顺朝新君,只有刘忠与刘国昌态度强硬,不仅不派人前来,还写信怒斥张鼎私自另立新帝,其心不轨。

“他们两人定是觉得自己是香饽饽,这才讨价还价,我等甚至连山西都许给他们,可他们仍旧不满足,唉,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啊。”商季威也是非常气愤。

“可能是觉得咱们空画大饼吧,这种老油田自然不会信这些的。”陈尚新摇了摇头道。guxu.org 时光小说网

“既然如此,就不管他们,如今前来投奔我们的兵马足有将近两万人,这还不算贺珍与陈永福、张天琳等大部人马。这些小部队在建奴的地盘下能活到今天,无一不是百战精锐,咱们凤翔军要好好的将其消化掉,增强我军的实力。”一想到这里,张鼎不好的心情立马欢快了起来,毕竟以孙守法,武大定为代表的地方顺军投奔,定会加强凤翔军的实力。

更别提孙守法与武大定这两员大将,更是抵得上千军万马。

“其实本督已经有所安排了,像孙守法与武大定这种大将之材,我希望将他们放入我直辖的七营中。”张鼎思索片刻先将孙守法与武大定安排到自己直属麾下,要知道此时的凤翔军直属军共有七营,分别是罗正武率领的蓝田营、熊克己率领的亲卫营、张汉率领的战车营、赵普善率领的虎字营,这四营是六千人的大营。

除此之外还有负责掌管数万民夫,粮道通畅的辎重营。由陈觅率领掌管凤翔军内外情报消息的稽查营。负责搭桥修路,建设营寨,搭建攻城器械、修补战甲兵器等职责的匠作营。这些都是小营,每营四千人左右。

而张鼎如今准备再扩充两个大营,以武大定三千本部与孙守法五千本部为根本新组建尽忠营与精武营两个大营,先命他们两人为都尉,在自己麾下磨炼,之后再伺机安排他们镇守一方。

至于贺珍就更简单了,整个汉中府,高汝砺、石国玺、赵光远、汉南副将胡向化等除了金牛马科与马德不服他之外,其余全都唯贺珍马首是瞻。

所以汉中府便可不战而得,虽然可能因此与大西军结仇,两面作战,但川蜀门户汉中他张鼎一定要拿下,哪怕为此得罪八大王张献忠都在所不辞,主动权还是要抓在自己手上的。

至于陈永福与张天琳两人都是骁勇善战的名将,他们缺衣少粮,依靠着穷乡僻壤都能与八旗大军僵持住,张鼎同样不能放弃这一支武装力量。

本来按照他的构想,准备在刘忠与刘国昌两人投靠大顺之后,派遣马世耀与王盼打通延安到吕梁山中的通道,援助他们四部维持住防线。未来若有可趁之机,便可直接命大军从晋西北进攻山西太原、大同等地,有张天琳与陈永福等地头蛇带领,定然会势在必得。

可惜如今刘忠、刘国昌不愿归顺朝廷,张鼎气愤之余准备放弃他们,直接撤走陈永福与张天琳两部,让他们转入陕北榆林卫,延安府一带修整。同时还能配合着韩文、王盼、马世耀等人先击溃宁武总兵高勋与榆林总兵王大业、黄甫营守高鸾等人。

只是如此一来刘忠与刘国昌北面失去了屏障,一定会迅速陷入到建奴的前后夹击而败亡。

出气的确很令人舒坦,可代价却是战线局势的崩溃。

“唉,还是不能意气用事啊。”

张鼎冷静下来之后,立马摒弃了此想法,而是准备命马世耀率本部万余人顺着黄河一路北上,再从孟门关顺湫水直抵临县,将张天琳部八千多人换下。

趁机让他撤入延安府米脂一带会和大顺几股小的残部,并配合着王盼、韩文还有回归宁夏的牛成虎、臧元凯部共四万多人,先将整个陕北的敌兵一扫而光。

之后再以张天琳替换陈永福,王盼替换马世耀,他们四部就驻扎在延安府米脂、绥德州与榆林卫东部清水营、孤山堡等地对抗山西与蒙古方向来兵。

毕竟建奴对于山西的防线颇为重视,张鼎只能回以重兵。

“好了,今天也忙碌了一天了,明日还要封官,大家都回去休息吧。”

张鼎说完了此话,深深的打了一个哈欠,让诸文武回去休息,他自己也回到了东苑。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大早,西安城中的文武就聚集到了承运殿中。

“……据陛下之言,大顺继续沿袭先帝永昌年号!是为永昌二年。”

太监先是在运殿大之上大声宣布引得殿下文武纷纷称善,值此危急存亡之际,永昌这个年号还是挺不错的。

“奉天诰命,皇帝制曰:国家於辅弼之臣,每笃始终之谊。才品程之,功实定论,采之舆评。其有绩丕着于中朝,而报未孚于物望。则荣名竣秩,朕不敢爱焉,所以彰有劝示,无私也。故原任大顺提督西北诸营事、陕西节度使、蓝田伯、制将军张鼎,救国于危难之中,数次击败腥膻,解救朝局,更有拥立朕之大功。

故而朕特加封张鼎张定邦为少师、宣威将军、岐国公、提督内外诸军事,望爱卿勉励!”

“末将多谢陛下!”张鼎深深的跪在殿内,显得波澜不惊。

只不过他的心中却乐开了花儿,从一开始他到这个时代之后对一切都淡然,觉得自己不争不抢放平心态拯救天下足矣,可是随着地位越来越高,掌握的生死越来越多。张鼎的心思也不自觉地起了变化,他如今很是喜欢这种掌握权力、拯救神州的感觉。

众人倒是没发觉张鼎的小心思,殿中各文武只是纷纷出言恭喜,扰的殿内嘈杂不已,直到张鼎咳嗽了几声才镇住场面,诸臣这才安静下来。

其实这些官职都是张鼎要求更改的,一开始李自忠本来想直接封张鼎为秦王,但张鼎却认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今不可太过高调,胡乱封爵只会将新朝廷的公信力大大降低。

像秦王这种中国历史上第一阶梯的王爵位,他可不敢受。

故而陈尚新就退而求其次建议张鼎不如受封秦国公更顺应人心,只不过柳锦城仍旧不同意此爵位名号。

因为现在张鼎的当务之急是联合大顺军其他残部抗清,而柳锦城早就计算好了给刘芳亮、袁宗第等人的爵位,若是以秦为国公号,那定然会惹的顺军其他将领不满,毕竟秦、晋、燕三号在明代还是有很高的规格,他们会觉得你起秦国公这称号难道就是为了要压大伙儿一头?

别看这只是一个称呼这么简单,在如今这个时代,这些礼法上的问题还是非常重要的。

“不如以蓝田伯升格为蓝田公?”

当时吴学举曾出声试探,却被众人齐齐否定,因为蓝田乃是县名,规格太低。

见众人统一不了说法,商季威思索片刻,引经据典,觉得张鼎乃是蓝田伯,又是蓝田县人,而蓝田此地在秦宁公时曾属于荡氏,所以不如叫荡国公?

荡国这称号的确历史渊源,且格调高,只是张鼎听闻荡国公之后,头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他可不愿意自己在几百年后被人跟嘲笑嬴荡一样笑话。

于是商季威又向前考证,说荡氏之前,弭氏比荡氏还要早,还要尊贵,他们占据蓝田这地方占据了五百多年,西周开国伊始就封弭氏于蓝田地,为宗周之畿内地。这是有史以来,蓝田的最早得名。

只不过陈尚新觉得弭国公有些不顺口,反驳了此名。

“那不如就叫扈国公吧。有扈氏为虞夏时期一着名方国。关于其姓氏所属,为夏人的同姓,尊贵不已,若以此为公号,必然大善。”

倒是文玉楼又往前推了一段时间,他说在夏朝时,禹子启建立夏,蓝田属有扈氏,可以以扈为公号。

“不可,玉楼,扈有附属,随从之意,怎可叫扈国公呢?况且大禹时攻有扈氏,以行其教。启得权位后,在钧台大宴各地部落首领。有扈氏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绝出席钧台之会。启以恭行天之罚的名义讨伐不服从他的有扈氏。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结果是有扈氏被打败,夏后启灭掉了有扈氏,他的族众被沦为牧奴,唉,这寓意可不太好啊。”

商季威又提出了反对意见。

“好了好了,别争了,我此前被封在凤翔为官,就用岐为尊号吧,这格调不高也不低,正好!”

张鼎被吵得头大,只能亲自出马定下尊号,他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些文人啥都好,就是咬文嚼字的功夫真的是一绝。

而且除了自己的称号,张鼎也考虑到了李自成为了区分与前明的不同,特意搞出了些新官职,复兴了不少唐代的职称。导致称呼、职位混乱,甚至连节度使这种早就被当做荣誉性质的职位又成为了实权岗位,使很多人误会。

所以张鼎决定此次封官完全将前明的那一套拿过来用,他本人的官位就是如此,其中少师乃是文阶从一品官职,也就是三孤之首。左柱国乃是武散阶正一品官职,宣威将军是明代后期正一品的武职,而岐国公自然就是勋爵位,只有提督内外诸军事才是实权,代表了张鼎掌管内外军事大权。

“……朕特命政事堂理事柳锦城为少保、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于凤鸣为户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栾孔为工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

“……柳若虚为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韩文铨为刑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陈尚新为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随后张鼎麾下的文臣要员也都被纷纷被授予重要职位,尤其是内阁,除了韩文铨,其他人都是自己人。

除此之外原监察令孙元龙被授予督察院正四品左佥督御史,商季威为正三品吏部右侍郎,文玉楼为从五品户部员外郎、虞显邑为从五品工部员外郎……

其余张鼎麾下文臣都被授予了各自职位,草台班子被初步的搭了起来。

至于会不会被人批评说张鼎将自己手下都充斥在朝堂之中是有异心,张鼎表示自己真没这样想,在现在的凤翔军地盘内,前朝留下来的高官少之又少,他们要么就跟着李自成南下,要么就投靠了满清,要么就彻底失踪没了踪影,他凤翔军这里小鸟两三只,不认命这些人,估计连朝廷的架构都搭不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