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高炉运转

一秒记住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听诸葛巡这么一说,诸葛亮倒来了兴致,反问诸葛巡。

“兄长以为,如何建议为好”

诸葛巡突然想到了魏延。

“待袁曹战至焦灼,难解难分之时,豫州内部必定人心惶惶,以刘备率一队轻骑,直取许昌勤王如何”

诸葛巡考虑的是,朝廷之内依然许多对曹操不满的大臣,忠心也好,争权夺利也罢,反正他们与曹操利益相冲。

这个时候,怕不是在酝酿衣带诏。

没有衣带诏,也有鞋垫诏头巾诏什么的。

诸葛亮思忖一番,“以刘玄德仁德之名,未必无人回应,或可一试。”

诸葛巡笑笑,“还是以子虚乌有之名”

“兄长自己去见使君也行。”

“罢了罢了,为兄怕成众矢之的。”诸葛巡随意打开案上一卷竹简,漫不经翻开,“三弟有何良策”

然后目光看着竹简上的字一滞。

诸葛综合力说

粗粗一撇,倒是自己过去所述综合国力的说辞,三弟竟有抄录,而且看上去,也不是简单的抄录。

“弟觉得兄长所言,已是极好,不过,这次就算了。”

看出来了,三弟不想和刘表牵扯太深。

也是遵循了诸葛巡的一贯的低调发展思路。

两人皆是能够看到,即便助袁灭曹成功,接下来面对的也是一个更为强大的袁绍。guwo.org 风云小说网

诸葛巡转变话题,“三弟,这综合力说,写得不错,可引为发展纲要。”

诸葛巡当初只是简单概述综合国力的概念,而三弟写的内容,却结合了许多经典学说。

诸子百家,各有所长,比如管仲就是以经济改革强齐富齐,使得齐国成就霸业,被称为商战鼻祖。

再比如商鞅的耕战之法,便是将国力转化为战力的典范,配合军功制所向披靡。

诸葛亮取诸子之长,融合综合国力的框架内,比诸葛巡空泛笼统的概念,不知细致了多少。

这也不怪诸葛巡,他没有书读诸子百家。

他给三弟的,是一种高屋建瓴般的思考思路,简单的说,就是历史观。

以诸葛氏如今的规模,也可以很好的让三弟来实践他的构想了。

冬季悠长,过年时分又下了几场雪,诸葛巡窝在家中,与诸葛冬规划规划江陵的生意,再教教诸葛均,或是搞一些羊肉猪肉,来一场家庭烧烤,倒是难得长时间的清闲。

直到三月春暖花开。

诸葛巡和诸葛亮,带着马良马谡,再度入荆山。

爬山吃苦的差事,不能忘了马谡这小子。

如今牛山通往鸡冠峡的山路已经开辟,可以正常行马,但不能拉车。

是为工作者方便来往修的。

冬天农事或许停了,但鸡冠峡的建设却寸步未停,莫说温饱,诸葛巡连热水澡的问题都解决了。

在河边的空地上,诸葛巡见到四座两人高的高炉,依坡而建,坡上只需挑出半丈,就可以直接投料。

“三弟好手笔”诸葛巡夸赞一声,原以为会先建一座,看来牛山试验的结果不错。

“师父,这就是新式高炉”

马谡怔怔地望着,“还真是名副其实。”

若说高炉将近两個诸葛巡的高度,那么马谡则需要三个。

坡上堆满了小块褐色的铁矿石,另一侧则是一大堆经过蒸干的焦炭,正有劳工将二者按比例混合,做最后的准备。

诸葛巡此行,正是来见证第一次开炉。

炉底火焰升起,而后是混着焦炭的铁矿石填入,伴随这个过程的还有人工鼓风器急剧的鼓动,将高炉的热量快速提升,近距离观摩的几人隐隐有热浪灼来。

热浪令高炉上方的空气扭曲起来,烟雾忽浓忽淡变幻着,虽不知里面发生着什么,但几人一直留在出铁口观看。

直到包裹着杂质的赤红铁浆缓缓流出。

诸葛巡眼眸一亮。

诸葛亮激动一声,“成矣”

马良马谡惊诧地看着眼前的庞然巨物,这高炉,竟能将铁矿石生生炼成铁浆流出。

身为宜城人,他们对冶炼也是自小耳濡目染的,就算不会,也见过不少。

这与传统冶炼一比,堪称奇迹。

“谡弟,我好像明白大哥的良苦用心了。”马良轻声对马谡道。

工人似乎准备了泥模,将粘稠浆状的铁水引入其中,倒满一个,又来一个。

而上方,填料的还在不断往里填,鼓动的还在卖力鼓,扒拉废渣的忙碌不停。

马良与马谡若有所思。

这个过程,可以一直持续,理论上,投料不止,铁水不止。

诸葛巡点点头,十分满意,对孙和道“阿和,建得不错”

马良似乎忽然想到了什么,回头对诸葛巡道“先生,路尚未修到此地。”

“无妨,慢慢来。”

诸葛巡表示理解,并不是开跳道走人就行的,而是要拉车的,而且坡度不能太陡。

至少黄氏的船,得催催了。

“三弟,船的事情,是与弟妹交涉,还是为兄亲往江夏”

“兄长往后自会继续购船,最好亲往一趟。”诸葛亮道。

诸葛巡想想也是,就亲自跑一趟吧。

诸葛亮走进诸葛巡,轻声道“兄长,诸葛氏往后大规模出铁,兄长要做好与蔡氏交涉的准备。”

诸葛巡想想也是,自己行事虽然隐秘,但在宜城的动作,自然瞒不过有心之人。

特别春耕之后,向氏三百铁匠被诸葛氏雇佣,更难瞒住。

向氏眼前困局,多半就是蔡氏打压。

诸葛氏这么支持向氏,恐怕会招致蔡氏关注。

不至于吧,刚联姻。

四人离开鸡冠峡,回到了诸葛山庄,诸葛巡告别三弟,又连夜赶回襄阳,还带回两名靠谱的部曲。

今夜养精蓄锐,明日出发前往江夏。

零陵郡,郡府后堂。

张羡平定零陵贵阳二郡后,被刘表举为零陵太守,代管二郡。

张羡看着眼前这位算的上朋友的人,语气却有些不悦。

“伯绪可知,我若行此计,是何下场”

桓阶笑笑,“府君当知何处为朝廷。”

张羡不语。

“曹公也不需要府君即刻起事,而是待时而动,若刘景升举兵,府君便举兵攻江陵,若景升不举兵,府君按兵不动,便是大功一件,府君何乐为不为”

张羡眸子一颤,依旧不语,沉默片刻,突然问了一句“使君如此优待伯绪,伯绪为何背之”

桓阶目光望向堂外。

“阶食汉禄,而曹公奉天子,人人皆喊曹贼,然府君何曾见过这天下有第二人迎奉天子”

求月票,推荐票。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