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兄弟相见(合)

一秒记住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诸葛巡北上,花两日到达平氏县,休息一夜,于第三日傍晚到达复阳县。

傍晚时分,复阳县令正准备结束一日公务,下值回家,这时忽然有县吏急急忙忙地跑进来。

“县君县君,府君又来了”

县令应正一蹙眉,愣了一神,转瞬想到被称作“府君”的人,还能有谁。

不就是上回抄了苏氏家族的诸葛巡么。

应正当即往外走。

“到哪了”他问。

“刚刚入城。”县吏回。

应正出了县府,边走边骂骂咧咧,“又是哪个家伙惹到这尊爷了,苏氏的教训还不够么”

伴随应正往外走,身旁不断有县吏加入,一帮子人风风火火地朝城外方向迎去。

街面上人不多,都诧异地看着应县令焦急的样子。

“不是敌人来犯了吧”一名路人议论道。

“怎么可能,你不知道徐晃败得多惨么”

“也是,那县君怎么很害怕的样子”

那人凑近,轻轻道“多半是郡上派督邮来了。”

几名路人齐齐望着一众县吏有些狼狈的背影,有些好笑,又笑不出来。

因为当上面派人下来,无论出于何种目的,最终承担一切,皆是他们。

毋论缉私,反腐,还是增税。

诸葛巡入城不久,便看见迎面而来的复阳县令。guwo.org 风云小说网

“下官应正,不知府君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应正冠冕地说了一句。

诸葛巡笑笑回“应县君客气了,走,去县府说。”

走出两步,诸葛巡忽地拉住应正。

“方才入城,见防务过于松懈,正好本官带了部曲来,为县尉分担一二,没事吧”

县吏中连忙走出一人,诸葛巡还记得他,县尉应超,乃是应正之侄,二十多出头的,身材高大,长得十分英武。

上回抄苏氏的家,就是他带的路。

应超躬身回道“无妨,有劳府君。”

孙贵使了个眼色,身后一名部曲当即分出一部分人,回去接管了西门的城防。

主要部曲驻扎在西门外,出于安全考虑,西门要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些豪族,都不是省油灯。

诸葛巡可是记得,自己的叔父诸葛玄,就是被西城豪族反水害死的。

小小插曲过后,诸葛巡一路与应正随意聊着,一直到了县府,天已经渐渐昏沉下来。

县府大堂亮起通明的火光,一众人县吏皆侯在堂前,等候诸葛巡的指令。

“不知府君驾临,所谓何事”

“诸葛巡眉开眼笑,使了個好眼色,“于县君和复阳而言,许是大好事。”

应正面露困惑,“在下不解。”

“本官欲扩建复阳县城。”

应正与诸位县令皆是一愣,然后应正拱手而回“府君,复阳县最早本是一军塞,境内多是大山,难称富庶,如何有能力再扩建呢”

诸葛巡笑笑,“扩建所需财物,自是郡府解决,县君只需调动民力即可,不过不是以徭役的形式,而是雇佣。”

“郡府,雇佣”应正很难将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

“现在议论此事为时尚早,巡想问问县君另一件事。”

“县君请说。”

“复阳境内,可有以龙命名之山”诸葛巡明知故问。

应正眉头一皱,显然不知道,他望向一众县吏,县吏中一名胡须花白的老者道“在大复山东北有一山,名龙顶山。”

诸葛巡眸光一亮,作惊喜状。

“当真”

老者道“小人姓朱,家住月水朱庄,这月水,正是源于龙顶山。”

诸葛巡转向县令,道“巡自来章陵郡赴任,常居于郡府,还没有一处自己的府宅,故想新建一处,便四处寻找带龙之地,以为吉兆。”

应正眼睛一亮,许多儒生名士,都喜欢择山而居,有些经学大家更是在山上办学校教学生,这种事在这个时代是很流行的。

当然,限那个有格调的名士。

显然,诸葛府君就是这样的人。

若能将府君的家宅安在复阳境内,岂不是一件大好事

他当即开口“府君,月水一带只有几处亭舍,建宅之地数之不尽,可供府君任意挑选。”

诸葛巡笑笑,也抛出一个大饼,“嗯,此事若能定下,日后就近公干,巡便将章陵治所,安在复阳县。”

应正一听,果然更加高兴了,恭敬问“不知卑职能为府君做什么”

诸葛巡却收敛笑意,严肃道“县君只管做好本职,此乃巡之私事,不必过问。”

应正心叹诸葛府君果真公私分明呐。

上回诸葛巡抄了苏氏的家,无论是诸葛巡本人,还是郡府,竟都分文未取,苏氏田地当场分完造册,钱财尽数充入县府府库。

诸葛巡这一表率,害他也不敢动那些钱。

万一回头查怎么办。

与应正做了碰头,诸葛巡也没有应他的晚宴邀请,而是自顾回了临时住处。

这里算不上客栈,甚至连驿站都算不上,只能算作是空着的县府产业。

诸葛巡上一回,也是住这里的。

翌日,诸葛巡便派了几十名部曲,前往龙顶山山腰,朱惠说的临时营地前去找人,还给他们带去了一些酒肉粮食。

自己则去攀登大复山了。

桐柏山是真正的大山,山崖笔挺绝峭,堪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没法攀登,大复山就勉强能爬了。

从山腰往下眺望,桐柏山与大复山的夹道清晰可见。

这真是一处天然的建城要地。

一连两天,诸葛巡都在实地考察,此次还专门带了杜栎,郡将作掾吏。

土木专家

无论复阳县还是诸葛氏的新基地,都需要他来规划。

复阳县东门,一辆马车被卫兵拦了下来,要求检查。

“这一路都没有检查,为何复阳要检查”车夫不悦道。

“检查就检查,废什么话,莫非车里有猫腻”卫兵丝毫不让,严厉道。

车里传出一个声音,“老方,这里是荆州地界了,检查无妨。”

一名卫兵掀开帘子,探入一个脑袋,见里面是一位身着蓝色儒衫的文士,算不得好看,但看其眉眼,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

“你是何人,从哪来,到哪去入城做甚”卫兵公式化地盘问。

“在下诸葛瑾,从安城来,欲往章陵走亲戚,入城是为采买吃食。”

卫兵脸上闪过一丝困惑,又问“你说你叫什么”

“诸葛瑾。”

卫兵前两日刚从西门调过来,因为西门现在由府君的部曲亲自把守,他记得没错的话,府君也是姓诸葛,而眼前这人,虽然长得丑,但眉目却与诸葛府君有点像。

于是他壮着胆子问“敢问先生要走的亲戚,是哪位”

车夫老方忍不住了,嚷嚷道“这也要问吗”

诸葛瑾也觉得奇怪盘查也不至于盘查得这么细吧,难道兄长治郡如此严苛吗

卫兵瞥了车夫一眼,一把甩开车帘,不再过问,甩甩手,进去吧

诸葛瑾好奇未消,马车刚刚穿过城门,他忽然心头一亮,“停车”

车夫不解停下,诸葛瑾当即下车,往回朝城门走去,再度找上那名守卫。

诸葛瑾一拱手,“这位小哥,在下乃是章陵太守之弟,诸葛瑾,敢问太守可是在此地”

卫兵面露诧异,“你怎知道”

诸葛瑾微微一笑,“此地既非险要,亦非战地,寻常时候,断不会查得如此严格,方才在下自报姓名时,见小哥似有踌躇。”

卫兵咧嘴一笑,“不愧是咱诸葛府君之弟,果然聪慧,不错,诸葛府君正在本县。”

话音刚落,身旁卫兵踹了他一脚,“休要胡言,不要命了”

那卫兵瞪了回去,“看好了,这是府君之弟”

诸葛瑾一拱手,“方才车夫多有冒犯,瑾代他向你赔个不是。”

卫兵憨憨一笑,“没事没事。”

诸葛瑾回到车上,心头一喜,想不到竟然在此地碰上了兄长。

“老方,去县府。”诸葛瑾吩咐道。

西门,诸葛巡与孙贵杜栎等人刚刚回城,几人骑着马,入城之后便放慢了速度。

诸葛巡一边走,一边与杜栎商议着城墙选址的方案。

经过几日考察,杜栎最终提出两个方案,诸葛巡还在犹豫。

连日的翻山越岭,破损,勾破,让诸葛巡的新葛衣变成了破葛衣,脸上也多是汗渍。

“直接去县府,正好听听应县君的意见。”诸葛巡下令道。

一行人直奔县府而去。

县府外街,两名县兵正百无聊赖地站着,忽有一辆马车在门口停下,两人不由投去好奇目光。

坐马车的,来县府的,通常是大佬。

车上走下一名蓝衣文士,正往县府走。

同时,一群马径直来到县府一门侧,他们熟练地下马,往拴马柱走去。

县兵一看,好家伙,那不是诸葛府君么,两人当即迎上去牵马帮忙。

刚打算对县兵开口的诸葛瑾,目光被县兵带过去,然后停在了为首之人身上。

那就是自己的兄长诸葛巡啊。

只不过他怎么一身棕色的粗布葛衣,还有许多破洞和线头,歪着的发髻是用一根蓝绸随意束起的,满头大汗,一脸污秽。

此场景,竟与上次回乡为父亲服丧时见到的,并无二致。

父亲孝期过后,他又出去游历了,期间再未见过兄长,直到中原纷乱,他直接去了叔父那边。

这一路上,诸葛瑾屡屡想象现在身居太守之位的兄长是如何模样,是锦衣玉袍还是金戈铁甲

万万没想到,还是那泥腿子模样。

虽有恍惚,但见县吏对兄长的殷勤态度,又似不假。

直到诸葛巡走来,诸葛瑾一扶秀冠,捋了捋衣襟,深吸一口气。

诸葛巡走着走着,忽地一扫前方,目光停在台阶那道身影上,不由顿住脚步。

身后的孙贵当即撞上诸葛巡,又眼疾手快上前扶了一把。

诸葛巡没有理会,径直上前。

“子瑜”

诸葛瑾提着的气长长舒出,不知为何,听到这一声称呼,竟让他鼻子一酸。

这是来自家人的称呼,兄弟的称呼。

他点点头,摊着两手上前,“兄长”

“二弟”

两人双臂捧在一起,相互捏了捏,最后诸葛巡牵着他的小臂,直接往县府后堂走。

其余人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只有孙贵快步跟上,因为他认出了,这是诸葛氏的二主君啊。

“兄长如今身为一郡之守,怎还是这般穿着”

诸葛巡不以为意,“我去登山,穿好的去,岂不糟蹋。”

“兄长倒是有闲情逸趣。”

“二弟怎会来这里莫不是江东有何变故”

诸葛瑾跟着步入后堂,没有急着开口,诸葛巡拉着他,直接对案而坐。

诸葛瑾这才回答“弟自投孙伯符,以长史随其征战,如今孙将军正在汝南,距此不过数十里,听闻兄长在此,便来探望一番兄长。”

诸葛巡微微一笑,“原来如此,你我兄弟难得一聚,你可得多待几日。”

诸葛瑾也跟着笑。

见兄长对汝南战事丝毫不好奇,诸葛瑾一时竟不知道如何开口。

方才走来,他便想提起汝南战事,应该可以顺势谈到调兵谈和之事,没想到诸葛巡只字不提。

“子瑜在江东,可曾成婚”诸葛巡又问。

诸葛瑾摇摇头,“功业未立,安敢成家。”

诸葛巡笑了笑,“那二弟可得抓紧了,连三弟都成婚了。”

诸葛巡说的是一句废话,因为诸葛瑾早就知道了。

平日书信来往,通常是诸葛亮代劳,写信时即便诸葛巡在边上,也常常是诸葛亮信中的兄长。

“你我兄弟,转眼已经多年未见了,二弟,你在江东,过得苦不苦”

诸葛瑾心里正想着如何开启正事的话茬,却被诸葛巡这么一句“苦不苦”弄得一阵恍惚。

只身飘落,背井离乡,寄人篱下,中间又伴丧亲之痛,能不苦么

他迎向兄长目光,记忆中忽然浮现三弟写的那些信。

“兄长四处奔走,令诸葛氏安顿下来了”

“兄长终日起早贪黑,亲自耕作”

“兄长广结善缘,还令弟结识了庞德公水镜先生等天下名士”

自己一人飘落固然苦,然兄长带着四个弟弟妹妹,在荆州立足立业,其间又吃了多少苦呢

他心里满是关心主公嘱托之事,而兄长最关心的,却是自己过得苦不苦。

诸葛瑾心中忽然一阵深深的自责。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