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十年后的家宴

酉时,朱棣于宫中设宴款待徐辉祖,参加家宴的有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皇后徐妙云。皇贵妃徐妙锦。魏国公徐增寿。

众人纷纷落座之后,朱棣满脸笑容地站起身来,高举酒杯说道:“今日咱们相聚于此,乃是因为辉祖远道而来,回到了大明的怀抱之中。值此团圆之刻,让我们共同举杯,一饮而尽!”

话音刚落,朱棣便率先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尽显豪迈气概。他那明亮的眼神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仿佛在告诉大家,今夜定要不醉不归。

众人见状,也纷纷起身响应,举起酒杯与朱棣一同干杯。一时间,厅堂内欢声笑语四起,气氛融洽至极。人们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这一场家宴,不仅是家人之间情感交流的盛宴,更是一次展示家族团结和繁荣的重要时刻。在这个温馨的氛围里,每个人都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和力量。

朱棣又举杯对徐辉祖道:“我单独敬辉祖一杯,十年分离,无论如何,我想我们可以一笑泯恩仇了!我以大明皇帝的名义承诺,如果你愿意,随时可以回归大明!”

徐辉祖缓缓地站起身来,他的眼神坚定而又充满敬意地看着皇帝,然后用低沉而有力的声音回应道:“谢陛下龙恩!辉祖身受皇恩浩荡,无论身处何方,心中永远铭记自己乃大明之臣民。然而谈及归乡之事……呃,今日暂且不论此议题吧!”说罢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莫名的坚决,仿佛有什么难言之隐或者更深层次的考虑让他不愿过多涉及到回归的话题。众人不禁对他的态度产生了好奇和疑惑,但也不敢轻易追问。

徐辉祖似乎意识到了周围人的目光,他微微一笑,试图缓解气氛。接着,他转移了话题,开始谈论一些其他的事情,使得场面渐渐恢复了原本的和谐与融洽。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徐辉祖面带微笑,端起酒杯,向朱棣恭敬地敬酒道:“陛下,您所言极是,许多过往之事的确应该释然放下了。此次返回大明,一来是为国事奔波,二来则是归家省亲。感激陛下赐予我这次难得的机会,得以回到故乡探望久别的弟弟妹妹们!在此,我先敬陛下一杯!”

朱棣哈哈一笑,尽显豪迈之气,他毫不犹豫地与徐辉祖碰杯,然后仰头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仿佛要将所有的烦恼都淹没在这浓烈的酒香之中。

徐辉祖面带微笑,缓缓地举起酒杯,眼神坚定而充满敬意地看着对面的徐增寿,轻声说道:“增寿啊,时光荏苒,转眼间已过十年。如今的你,已是大明的重臣,肩负着国家的重任。为兄在此,敬你一杯!”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感慨和期望。说完,徐辉祖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动作优雅而果断。

徐增寿听了这话,心中涌起一股感动之情。他抬起头,与徐辉祖对视一眼,然后毫不犹豫地举起自己的酒杯,同样豪迈地一饮而尽。

饮罢,徐增寿微微一笑,回应道:“多谢兄长教诲!小弟定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竭尽全力为国家效犬马之劳!”

两人的目光交汇在一起,彼此都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那份忠诚与担当。这一刻,他们不仅是兄弟,更是为了共同目标而奋斗的战友。

徐辉祖伸出那双宽厚的大手,轻轻地将徐妙云和徐妙锦的碗拿过来,宛如捧着珍贵的宝物。他细心地为她们各自盛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仿佛那碗汤是他对妹妹们深深的关怀和爱意。接着,他转头吩咐徐增寿将酒杯高高举起,自己也端起酒杯,满含深情地对他们说:“妙云,你的病还未痊愈,妙锦又身怀六甲,实在不宜饮酒!就喝汤吧,这汤就如同我对你们的感激之情,温暖而浓厚。为兄敬你们一杯,这十年来,家中全靠你们代我这个大哥上香祭拜父母。大哥在这里谢谢你们,此酒大哥敬你们!”

话未说完,泪水已如决堤的洪水般奔涌而下。他毫不犹豫地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仿佛要将所有的思念和感激都融入这杯酒中。另外三兄妹也将自己的酒和汤一饮而尽!四兄妹眼中都流下泪水!

徐辉祖再次将手中的酒杯举起,目光凝视着朱高炽三兄弟,语气充满感慨地说道:“高炽啊,这十年来你执掌内阁,可谓尽心尽力、兢兢业业。国家能有如今这番繁荣昌盛之景,众人皆有目共睹。而高煦与高遂随船队远航之事,远至古里之地亦有所耳闻呐!”

他微微一笑,继续说道:“想当年,太祖高皇帝开国定邦,何等英雄气概!而今见诸尔等后辈人才辈出,各展所长,老夫甚感欣慰。你们皆不负圣上所望,无愧为太祖高皇帝之血脉传人!”言罢,徐辉祖对三人投以赞许的目光。

朱高炽谦逊地笑了笑,表示愧不敢当,并向徐辉祖敬酒致谢;朱高煦和朱高燧则齐声应道:“承蒙舅舅夸奖,我等定当再接再厉,为国为民鞠躬尽瘁!”

徐辉祖不禁感慨万千道:“想当年陛下还是燕王之时,父亲便屡屡对其夸赞有加!当时的我心中尚有些许不忿!毕竟除了懿文太子之外,我还未曾服气过任何人呢!然而,直至你们的父皇与蓝玉发生冲突之际,我的观念方才有所转变!时至今日,回想起来,父亲所言果真不假啊!只可惜,若是懿文郡王能如你们这般出色该有多好啊!”他的语气中流露出深深的惋惜之情,似乎在为那位未能展现出足够才华的懿文郡王感到遗憾。

古里的情报一直不断地送至朱棣的手中,朱棣清楚自己那个侄儿朱允文,既是古里国王,也是大明的懿文郡王还是没有改当初在大明的烂德行,有时优柔寡断,有时刚愎自用,还有一个方孝孺忠心干扰!要不是徐辉祖以及耿炳文支撑大局。恐怕难有今日的成就!

家宴一直持续到戌时结束。已有几分醉意的徐辉祖拒绝了朱棣邀请其留宿皇宫的邀请,坚持回国宾馆。也不同意跟着徐增寿回府。只好让马车送其原路返回国宾馆!

看着北京的主街上依旧热闹的景象,徐辉祖长叹一口气,他认为方孝孺和朱允文想通过古里反攻大明的想法无疑是痴人说梦!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