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洛阳内外

第277章 洛阳内外

诸葛亮本以为,在姜维拿下宛城之后,自己只要紧追不舍,就一定能在宛城附近追上司马懿军,对其形成包夹之势。

没想到,司马懿居然如此果决地直奔洛阳而去,途中没有任何回头停顿的意思。

偌大的南阳郡,号称天下第一大郡,司马懿竟然城池一座也不坚守,屯田一处也不设防,强迁百姓坚壁清野的拿手戏码也没有上演。

跑得就是一个字,快。

司马懿为什么放弃南阳?诸葛亮百思不得其解。

但眼下也不是琢磨这个问题的时候,因为洛阳的战斗,已经就在眼前了。

这个问题,就待攻破洛阳,俘获司马懿之后,再由他亲口来说吧。

战斗首先在伊阙打响。

随着爆炸声响,伊阙最外侧的几座坞堡,即司马懿回洛之后构筑的第一道防线,眨眼之间便是灰飞烟灭。

司马懿军狼狈地撤退,驻守第二道防线,但诸葛亮却没有急于追击,只命大军沿着伊水,扎下大营十余座。

这次爆破,并不是十分顺利。司马懿军很明显十分清楚“震天响”的威力,又是乱箭齐发,又是泼水灭火,差点就让这次行动功亏一篑。

得亏他们的坞堡位置过于突出,后军难以协防,在强大的弓箭手掩护之下,爆破才终于成功实施。

“这个司马懿,真不简单啊。”诸葛亮感慨到。

但既然已经率军杀到这里,诸葛亮也当然不是只有程咬金的三板斧。

不管“震天响”具体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它的威慑力将始终存在,善加利用这一点,便一定能在战场上占据绝对的主动权。

诸葛亮也很清楚,此次大战,双方都是十万人规模的大军团作战,局部一两场战斗的得失,也并没有那么重要。

诸葛亮更看重的,是战略层面,还有外交,情报,后勤等等方面,他需要更多更准确的信息,帮他勾勒出整个洛阳战场的宏观图像来。

南边的补给线,漫长而又危险,需要重兵一路把守,与西边函谷关的赵云军,也已经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最好能与之打通,利用黄河水道进行后勤补给,便无后顾之忧了。

唯独周默的先锋部队,此时还不知道具体动向,令人担忧。

晴朗的早晨,诸葛亮亲自登上嵩山,拿出望远镜,居高临下,望向洛阳城。

他记得小时候,兄长诸葛瑾曾来洛阳读书求学,令他羡慕不已。他好希望自己能够快快长大,有朝一日,能像兄长一样,来洛阳这样的大城市读书交友,长长见识。

但等他稍稍长大一些,到了能够出游洛阳的年纪,洛阳却早已不是那个洛阳,而是经过董贼肆虐之后的人间地狱。

更恐怖的是,诸葛亮的家乡徐州,也不能幸免,曹操为报父仇,讨伐陶谦,却向平民百姓举起了屠刀。

曹军铁骑一路东进,残忍地屠戮所见到的一切生灵,泗水为之不流。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诸葛亮第一次听说了刘玄德的名字。

据说,刘玄德带着他为数不多的人马,前来救援徐州,与曹操大战数次,却是败多胜少,十分狼狈。

尽管如此,刘玄德的仁义之名,已经传遍了整个徐州,也深深地烙印在了年幼的诸葛亮心头。

回想起来,已经三十多年了。

司马懿在伊阙的防守,相当之坚挺。

为了防守“震天响”,司马懿也算是煞费苦心。

士兵们不再是倚城墙而守,而是在城外列队扎营,背城而战。

只要开打,就是血淋淋的骑兵冲锋,步兵跟进,弓弩殿后,双方战士如同绞肉机一般撕扯在一起。

而面对这样的局面,“震天响”的作用,便是大打折扣。

归根结底,这东西只是设计用来攻城炸城墙的,实在太笨重了。

首先为了爆炸效果,它本身的重量就很沉,你还得先点火,再点引线,保护到引线燃尽,才能爆炸,整个过程,繁琐而耗时。

而短兵相接的肉搏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根本没有时间施展这玩意儿。即便施展起来,也往往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有点得不偿失。

两军交战,你用投石机丢过去一只“震天响”,投过去了,可是引线还没点完,直接就被对面给灭了火,再找机会点着给你丢过来。

再或者,伱引线剪得太短了,投石机抛在半空中,直接就爆炸了。

除了能听个响,震得人耳根子都麻之外,实在是没有更多的用处了。

能恰到好处地控制时间,让它在该爆炸的时间点爆炸,十者不过一二。

而即便成功爆炸,由于其内部主要成分也只是火药,而没有添加太多的杀伤性铁砂铁珠,只要躲开一定的距离,其造成的杀伤效果,也是不尽如人意。

司马懿还发明了一种战术,一旦发现即将爆炸的“震天响”,就会有一个死士,扛着一口大铁锅飞奔而来,将之扣住。

更是最大可能地将“震天响”的杀伤力降到了最低。

但如同诸葛亮所料的那样,即便如此,“震天响”的威慑力,也让双方的攻守之势,变得相对平衡起来。

守城者们,再不能靠着城墙护城河龟缩不出,慢慢消耗,而是必须像野外遭遇战一样,与敌人在正面战场进行对决,并时刻绞尽脑汁,绷起精神,提防敌人随时可能挺进城下,爆开一个口子。

郝昭,朱然,审配,曹仁,霍峻这些三国时代传奇的守城猛男,今后恐怕将很难出现了。

“周思潜这小小的发明,竟已改变了战争的形态。就在一年之前,进攻洛阳这样的事,我是想也不敢想。而如今,我却已经是站在洛阳城门前了。”

伊洛之间,嵩山脚下,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两位当世顶尖高手,展开了一场决定天下命运的旷世之交锋。

短短数日之后,战场的局面已经是如火如荼。

除了伊阙关,诸葛亮同时又开辟了太谷关和轩辕关两个战场,同时派廖化领兵八千,绕道嵩山以东,威胁成皋、荥阳两地。

成皋和荥阳是洛阳盆地的东侧门户,当年刘邦就是在这里依据地利优势,顶住了项羽的进攻,最终垓下一战成功,问鼎天下。

而荥阳关还有一个更为人所熟知的响亮名字——虎牢关。

诸葛亮的意图也很明确,拿下荥阳,便能对司马懿形成关门打狗的态势,令其逃无可逃。

而与此同时,诸葛亮派姜维带五千精锐,走山间小路,袭击函谷关。在那里,赵云军正同曹真部在激烈交战,战况也是十分焦灼。

诸葛亮不觉得哪条战线能够一定成功,但他知道一直打呆仗,打阵地战肉搏战,即便取胜,也一定是惨胜。

真正的机会,只有在不断地拉扯运动之中,才能出现。

司马懿是何等样精明的人物,汉军数以万计人马的行动,不可能做到完全的隐蔽,自然也逃不过他的法眼。

很快,他手下的侦察兵便向他详细汇报了廖化和姜维两支部队动向的情报。

只是,面对如此重大的敌军部署变化,司马懿并没有马上召集部将们商讨对策,却将情报按下,独自在大帐之中思索着什么。

一旁的司马师也看出了父亲的焦虑不安,询问道:“父亲,你是在犹豫什么吗?”

司马懿却是略带惊讶地问到:“儿子,你能看出我在犹豫?”

司马师道:“旁人或许看不出,但我这当儿子的,实在太了解父亲了,每当父亲踌躇不决的时候,就会反复地揉搓大拇指。”

司马懿低头一看,果然自己正双手交叉,不自觉地揉搓着两只大拇指,于是厌恶地皱了皱眉头。

“这是个坏习惯,我得改。”司马懿淡淡地道。

突然,他从腰间抽出一把寒光闪闪的短刀来,一咬牙,将左手大拇指的指肚划了深深的一道口子,鲜血登时直流。

司马师被吓了一跳,急忙拿出绢帕给司马懿擦血,颤声道:“父亲,你这是为何?”

司马懿却是毫无表情,甚至指尖传来的剧痛让他大脑十分清醒,竟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愉悦感。

只听他淡淡地道:“我不能有弱点,一点都不能有。这样,我就不会在犹豫的时候搓手指了。”

司马师不敢言语,侍立在侧。

“你不想知道我在犹豫什么吗?”司马懿问道。

司马师看着父亲指尖洇湿了白绸的血迹,恭敬地回答:“这件事一定关系重大,非同一般。儿以为,父亲想说,自然会说。父亲不想说,儿就是想知道,也不该多嘴乱问。”

司马懿满意地点了点头,开口道:“诸葛亮开始行动了,他派了两支奇兵,一支前往虎牢,一支前往函谷。前往函谷这一支,必然是想去抄曹真的后路。我在犹豫,是否要装作视而不见,也不去援助,让曹子丹再狠狠吃一场败仗。”

司马师一愣,突然想到了前番司马懿向他说的曹休病重的事,之前他不解父亲的话,此时却突然就豁然开朗起来。

数年之内,老曹家连丧曹仁、曹丕、曹彰、夏侯尚等股肱之臣,仅剩的宗室柱石之臣,就是曹真和曹休了。

倒是还有一个曹洪,可以算半个柱石。只是这曹洪因为得罪了曹丕而贬为庶人,已经在政治上被判了死刑,即便曹叡继位之后重新启用了他,也只是照顾这位叔爷的面子,但绝不会给他兵权,真正重用于他。

其余人等,要么如夏侯霸太过年轻,要么如曹爽、夏侯楙这些肥头大耳的庸碌之辈,不足以成大事。

甚至于,连曹爽这样的,都已经是矮子里拔大个,跃居曹家后辈之中的翘楚了。

司马师终于看明白了,一旦曹休病死,只要再搞倒了曹真,父亲便是曹丕托孤四臣之中,唯一掌握军权的实权派人物,朝中再无人有权威能与之抗衡。

这,就是司马懿的真正目的。

一念至此,司马师双眼精光四射,神情非常兴奋,但还是尽力保持嗓音平静一如寻常,问道:

“大将军是哪里得罪父亲了吗?”

“大将军是个好人,虽然吃了许多败仗,但他忠君体国,尽职尽责,与我也是客客气气,他没有丝毫得罪我的地方。”司马懿冷笑一声,“只可惜,他挡了咱们司马家的道了。”

“如果我们不去援助,导致大将军战败,甚至洛阳失守,朝廷怪罪下来,又当如何?”

“这个我自有办法。”

“那父亲在犹豫什么呢?”

“犹豫有没有这个必要。现实的情况看,曹子丹吃了败仗,丢了洛阳,朝廷不可能不治其罪,似乎已经没有我再出手的必要。但直觉告诉我,曹叡这小子,还是更信任自己的叔父,而不是我们这些外姓家臣。”

“总之,如果要出手,就一定要狠辣果决,不留后患。但若是能够不出手解决问题,那自然是更好啊。”

连司马懿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司马师自然也不可能想出什么更好的对策来,他只宽慰父亲道:“父亲曾教导我,越是危机的时候,一定要越是沉得住气,心如止水,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眼下情形,可能正是如此。”

司马懿长吁一口气,微微一笑道:“师儿说的是。上天若眷顾我司马氏,自然会水到渠成,徒劳伤神,没有任何益处。时候不早了,先睡吧,明日再作计较不迟。”

旋即,司马懿将手头公务全都丢在一旁,斜靠榻上,倒头就睡。没过一会儿的功夫,就“呼噜噜”地打起了鼾来。

“父亲真是奇人啊。”司马师低声笑了笑,心想,“我得知了父亲的计划,心中忐忑难安,恐怕今夜都无法入眠了,可父亲居然在这种情况之下,还能够倒头就睡,厉害啊。”

司马师知道自己也睡不着了,便陪侍一旁,自顾自读起书来,一直到第二日一大早,天色蒙蒙亮了,外面忽然有人高声唱喏,一位来自邺城的官员急匆匆进入营帐,宣读皇帝诏书。

“奉陛下诏令,以大将军曹真为大都督,使持节,总督司州各路兵马,拱卫洛阳。命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为副贰都督,与大将军精诚配合,共抗蜀贼。”

司马懿面带微笑,领了诏书。等来人一走,却是脸色马上阴沉了下来,对司马师道:

“为父已经决定了。他曹叡既不讲原则,任人唯亲,就休怪我司马氏不忠于他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