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引蛇出洞
清晨时分,一辆马车停在火药作坊门口。
周默笑脸盈盈,扶着诸葛亮下了马车。
“莫要再卖关子了,你到底要让我看什么呢?”诸葛亮道,“府里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回去处理,我没工夫在这儿跟你胡闹。”
“丞相别急,马上就知道啦!”周默说着,推开木栅门,带着诸葛亮走了进来。
一些工人早已在院子里面等待,看到周默回来了,都站起身来。
一名工人走上前来,递给周默一个药罐,周默拨开塞子,从里面倒出一些黑色粉末在手心上。
“丞相请看,就是此物。”周默道,“我可是花了数月的功夫,方才研制完成。”
“数日前你在城中的作坊接连发生剧烈爆炸之声,就是在研究这个?”
“没错,这几日终于研制成功,所以才迫不及待地邀请丞相来看。”
诸葛亮捏了一点火药,放在鼻子下面闻了闻,气味稍有刺鼻,但却不陌生,显然里面含有大量的硫磺。
硫磺入药,在汉代并不稀奇,诸葛亮也读过许多医书,自然是知晓的。
诸葛亮问:“这……莫非是一种药?可治什么病?”
周默道:“这的确是一种药,我称之为火药。但它却不是用来治病的。”
“那是作何用途?”
“杀人。”
“毒药?”
“也不是。”周默道,“丞相请看。”
只见周默拿出一个火折子,点了火,靠近手上的火药,只听呲地一声,周默手上突然火光大作,令人目眩,旋即升起浓烟,但只过了几个瞬息,火光便熄灭了,浓烟也逐渐散去,除了空气中尚且残留的刺鼻的硫磺气味,一切都归于沉寂。
周默摊开手掌,拍掉上面残留的灰尘,给诸葛亮看了看。皮肤光洁如常,毫发无损。
诸葛亮凝神皱眉,只觉得十分新奇,但却不解其意。
周默笑了笑,又倒出一些火药在手上,大致与方才的剂量相仿。只是这一次,他没有再点燃,而是用一个提前准备好的厚厚的小纸筒,将火药小心翼翼地倒了进去。
又拿出一根浸过硝石水的麻线,一头放入其中,一头耷拉在外面,将那火药用力压瓷实了,外面再紧紧裹上几层纸。
掏出火折子,点燃那根棉线。
棉线冒着火星子,发出轻微的呲呲之声,快速燃烧起来。
这一次,周默没敢拿在手上,而是马上把它丢在地上。
“啪!”
随着一道火光闪过,剧烈的爆炸声突然响起。
诸葛亮一直在认真地看着周默操作,此时却不免被巨大的响声吓得浑身一抖,向后退了几步。
“哈哈哈哈。”周默大声笑了起来。
“吓死我了。”诸葛亮抚摸着胸口,心有余悸地道。
“丞相看这里。”周默指着地上刚才被炸的一个小土坑道,“此物放在手心点燃,毫无威力,甚至连我手掌的皮肤都不能灼伤。可若是包于纸中,使之不得透气,却是威力无穷,这么一点点的剂量,就能造成如此巨大的威力。”
诸葛亮看着那小土坑,点头道:“果然有点厉害,倘若剂量加大百倍,那岂不是?”
“没错,丞相。”周默说着,马上让工人拿出一捆事先制作好的炮仗来。
刚才那枚小炮仗只是拇指粗细,而这捆大炮仗,每只都是如同人的小臂一般粗壮。
“这个我还没实验过,只等着丞相过来,一起看看它的威力。”周默兴奋地擦了擦鼻子,“说实话,还真的有点期待呢。”
只见周默将炮仗放在青石砖上,将长长的引线拖了出来,又在上面扣上一个熬硝石用的铸铁大锅,再在上面压了一块足有五六十斤的大石头。
周默将引火的信子递给诸葛亮,笑道:“丞相,这见证奇迹的时刻,意义非凡,就由丞相来亲自点火吧。”
“咋弄?”诸葛亮罕见地竟有些局促。
“点火啊,看到地上白色的麻线了没,那叫引线,丞相伱把火折子凑到引线上,然后……”
周默话还没说完,只见诸葛亮已经点着了引线。
“快跑啊!”
周默大喊起来,急忙拉着诸葛亮就往一堵墙后面躲避。整个作坊的工人们听到周默的喊声,也全部撒腿就跑。
“捂住耳朵,丞相!”周默提醒道。
诸葛亮急忙抬起双手,紧紧堵住耳朵,从墙后面探出半张脸,盯着那根引线火花带闪电,迅速缩短着。
“嘭!”
一声浑厚如雷的闷响传来,震得整个地面都在隆隆颤动。
在一片浓烟之中,只见一个黑漆漆的东西冲出烟雾的封锁,朝天而去。其势头之强,竟毫无沉坠之感,一直向上飞去,越来越小,很快几乎成了一个黑点。
周默和诸葛亮抬着脖子,仰望天空。
“如果我没猜错,是那只铸铁大锅?”诸葛亮问道。
“没错。”
“此火药之威,当真凌厉无匹,倘若能用于开采矿山,乃至军事作战,其前途不可限量。”诸葛亮评价道。
“只是不知,此物原料是否稀有?可量产否?作价几何?制作工艺是否复杂?运输是否便利?安全性如何?”
诸葛亮如同连珠炮一般,一连提出数个问题,但每一个都很实际,很有意义。
诸葛亮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他很明白,这火药虽然看似威力巨大,但倘若它原料昂贵,又或者制作效率极其低下,那其实用性显然就要大打折扣了。
“丞相,原料只需三种,硝,磺,炭,这几样材料,都很廉价且容易获得,而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周默道,“工艺也非常简单,丞相可以到我的作坊里面去参观一下提纯和制备流程,一看就会。”
“走,现在便去看看。”诸葛亮也露出了难得的兴奋之色。
二人来到提纯间。
“丞相,这是提纯硝的地方,这本册子是我记录的实验档案。包含了提纯的步骤,检验成果的方法,各种失败原因的分析和记录等等……”
“这个灶台上怎么少了一口锅?”
周默挠了挠头:“呃……这口锅去执行更艰巨的任务去了,现在可能还在天上飘着呢。”
诸葛亮继续问道:“我看这火药一点就着,威力巨大,这些粉末,怕是很危险吧,要如何储存运输?如果用于军事,是否能经得起长时间的舟车颠簸?”
“这的确是个麻烦的问题。”
周默想起了历史上着名的明末王恭厂大爆炸。
这场爆炸堪称撼天动地,几乎炸毁了半个北京城,死者数以万计,据记载,当时人的残肢夹杂着瓦砾石头,如下雨一般从天而降,惨不忍睹。后世经过分析,王恭厂本身就是一座火药库,这场爆炸多半就是因为火药库着火而引起的。
“危险的确是有的,还不小呢。”周默道,“毕竟越是锋利的刀,也越是能轻易伤及自己。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因为它可能有危险,就弃之不用。”
“没错。”诸葛亮道,“但是一定要谨慎对待。你要多进行一些实验,多留下一些记录,我们只有对这火药了解的越多,才能避免玩火自焚。”
“是的,丞相。”
诸葛亮突然神色郑重道:“有谁还知道这火药之事?”
周默道:“火药之事,除了这里的工人知道,我只告诉过杨公威等几个朝廷重臣。但这火药的配方和实验的记录,只有我和一个姓张的老道士全部知晓。”
诸葛亮道:“从今往后,你这个火药厂便收归丞相府,这火药配方,包括这里的一应事务,都要严格保密。你这里需要什么人,需要什么东西,直接来找府里找我本人,你我单线联系。”
“好的,丞相。只要丞相府大力支持,我估计数月之内,就可研制出可以应用于实战的强大武器。”
“很好。”诸葛亮点了点头,“之前那件事的风波已经平息,我也一直想找个由头,好升你的官呢。现在便正好以营造火药之功,提拔你为……”
“大可不必,丞相。”周默打断了诸葛亮的话道,“这制造火器,兹事体大,需要严格保密,我这样一个低微不起眼的身份,反而会更加妥当。”
“你这话说得倒是没错,我只是怕委屈了你。况且,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你升了官,办起事来,也更加方便不是?”
“真不用了丞相。”周默苦笑着摇了摇头,“大官咱也不是没有当过,说实话,也就那么回事。我现在恐高,爬的越高,跌得越惨,还不如现在这般脚踏实地,逍遥自在呢。”
“随你罢。”诸葛亮叹道,“总有一天,你会想通的。”
二人再没有继续这个略显沉重的话题,又将目光都集中到火药的制作上面。
诸葛亮本就擅长发明创造,显然对火药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只见他极为认真地查看着周默的实验记录,并亲自验证着每一个步骤。
偶尔有一些疑问,周默便在一旁做解释。仅半日工夫,诸葛亮已经对整个工艺都烂熟于胸了。
诸葛亮赞叹道:“这三种物质,配比竟如此巧妙,宛若天造之和,增一分,少一分,其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啊。”
“没错,丞相。这个配比,便是火药的根基。在这个根基之上,便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精确配比再加入杀伤铁丸,可制作爆炸器,提高木炭比例,则可以制造出火力猛烈的燃烧器……”
周默拿起那本实验记录簿,昂然道:“而我采用的这些实验方法,更是重中之重,根基中的根基。以数学为基础,对一切物质进行精确地分析。天下万物,奥妙无穷,我们所了解的,不过沧海一粟,我有预感,只要能掌握更好的实验方法,能够更加精准地度量温度、尺度、重量,这火药不过只是个开始……”
诸葛亮点了点头。
周默兴奋起来,便是滔滔不绝,试图用他的理解,向诸葛亮讲述“科学”的含义。这科学二字,诸葛亮早就听闻周默说过,但听上去却感觉是晦涩虚妄之言,因而总是不得其解。
直到此时,有了眼前这些实验为证,才大略能领悟其中之奥妙。
二人正聊得兴致勃勃,不觉天色已经渐晚。
突然,外面传来了骚动之声,诸葛亮警觉地朝外看了一眼,问:“外面发生什么事了?”
周默道:“丞相在此稍候,待我出去看看。”
火药坊外,上百名步兵和十几个骑兵簇拥着一辆马车,匆匆赶来。
马车在火药坊门口停下,王五翻身下马,带着谄媚的笑脸,从马车上扶下来一个人。
此人不到四十岁年纪,细目长须,一脸傲气,非是朝廷大官,不能有这样的气度。
正是丞相府参军杨仪。
王五道:“杨公,就是此地。今日上午那声惊雷,响彻天地,五里之外,尚能惊动鸦雀。我料是其金丹一定炼成之故。”
杨仪道:“你说那炼丹之人,不到三十岁年纪,且是姓周?”
王五道:“没错杨公,这人正是姓周。”
杨仪回想起之前周默在城中炼丹,发生爆炸的情形。当时周默说,他是在研究一种武器。
如今看来,周默多半是在骗他,为了掩饰他真正炼丹的目的。周默这家伙,总有许多怪诞神奇的主意,倘若真如王五所说,他炼出长生不老的金丹,倒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长生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愿望,这也成为了杨仪决定铤而走险,想要从周默手中暴力夺丹的最大原因。
杨仪道:“听你描述,此人多半是我旧识,我不宜出面。你跟随我的人进去,抢了那金丹就走。事后我自会分你一枚金丹,并保你不受牵连。”
王五道:“杨公,就不能多给我两枚金丹吗?”
杨仪眼中闪过一道杀气,却是转瞬即逝,笑了笑道:“当然可以。只要他炼出的金丹够多,多分你三五枚,又有何妨。”
“杨公真乃小人的再生父母啊!”王五恭维道。
“事不宜迟,行动吧。”杨仪说完,就转过身去,准备回到马车上等待。
就在此时,火药坊的大门突然大开,一道声音响起:
“公威既然来了,为何不进来喝口茶再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