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出发,去魏国瞧瞧
关于这位一次订购了千匹蜀锦的神秘贵人,仁摩罗的信中只有一个信息:
他不是魏国人。
周默想,有能力承接这样巨大订单的人,如果不是魏国人,那十有八九便是来自西域大国的贵族。
可他为什么非要见面呢?
魏蜀交恶,互为仇敌。而蜀锦织造几乎都是蜀汉官营,其负责人一定也是蜀汉朝中官员。这是人尽皆知的事。
所以,为了避嫌,也为了安全,魏蜀的蜀锦贸易,本来就是由中间人来操办,比如像仁摩罗这样的西域商人。
就算魏国对于雍凉地区的控制比较弱,但一个蜀汉官员踏上魏国的土地,绝对是相当危险的一件事情。
这位神秘的西域贵人,为何要让周默主动涉险前往?
就算他是榜一大哥,甲方爸爸,但也不能如此为所欲为吧?
或许,这是一个陷阱?
又或许,是在考验诚意?
周默觉得,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因为,如果这是陷阱,那么目的是抓谁?
仁摩罗在信中表示,他绝对没有泄露过周默的任何信息,甚至因为消息不灵通,整个魏国和西域,还以为蜀汉执掌锦官城事务的最高长官,还是王连呢。
大概率,蜀汉派往会面的人,会是一个织造监这样的小官。
大费周章为了这样一个人,没有意义。
除非,仁摩罗骗了他,其实他已经投靠了魏国,暴露了周默的信息,然后在郭淮还是什么人的指示下,布下了这天罗地网,等他上钩。
如果真是这样,那这鱼钩也太直了点。
毕竟,仁摩罗可能投敌,但王连孙女王幼娘绝对不可能,他们在蜀中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呢。
只要让他们夫妻二人回汉中阳平关接应周默入魏,这个猜测将不攻自破。
想到这里,思路顺畅起来,周默内心蠢蠢欲动,想去雍凉走一遭了。
自从平定南中回来,他搞的几项振兴蜀国经济的业务,虽寄予厚望,但都不太成功。
琉璃器,因为工艺不成熟,反响平平。要不是整出个花玻璃来,整个就是个赔钱的买卖。
至于雕版印刷,至今还在吭哧瘪肚的研发之中,没有什么眉目。
唯有这西域佛教风格的蜀锦,本来没有寄予太大期望,现在反倒是最有前途的样子。
作为顶尖的奢侈品,蜀锦在魏吴市场有限,蜀汉的产能实际上是过剩的。如果真能从西域搞一笔大订单回来,对于充盈蜀汉国库,大有裨益。
而真正的好处,还不止于此。
贸易上的往来,在互惠互利之余,更能增进信任,拉近蜀汉和西域诸国之间的关系。
这种友好的关系,或可成为北伐时可以利用的一种力量。
周默越想越兴奋。
内心已经决定,这一趟他非去不可了。
只是,如此重大的决定,自然得去找丞相商量一下。
诸葛亮在听了周默的说明之后,思绪良久,还是表示了反对:“去魏国太危险了,没有必要你亲自前往。派一个机灵一点的低级官吏,不行吗?”
周默道:“再机灵,如果不是真正能说了算的人,面对决断的时候,犹犹豫豫,很容易让人看出破绽来。这会让对方觉得我们没有诚意,一旦如此,我怕这生意就谈不成了。”
诸葛亮道:“唉。无需解释这些了。我已经看出来了,你就是想去。”
周默笑了笑道:“是的丞相,我已经下定决心了。”
诸葛亮道:“这样吧。我同意了,但你必须带伯松一起前往。”
“伯松?”周默惊道,“丞相,这恐怕不妥啊。”
周默知道,诸葛亮已经为诸葛乔说下一门亲事,即将于一个月后成婚。
新娘是吴太后的族人,继承了吴氏的优良基因,也是贤淑美丽,闻名乡里。诸葛乔作为一名血气方刚的年轻小伙,对这份婚姻,自然是相当期待。
毕竟,作为邻居兼好友的周默,只比他大一岁,已经有了三个如花似玉的夫人。
所以,在这个时候,让诸葛乔推迟婚期,跟随他去魏国涉险,确实不太妥当。
“千万不要低估了此行之凶险。”诸葛亮严肃道,“我这么做只是希望,一旦伱去了魏国,又想冒险行事的时候,多想想伯松,多想想我说的话,如此便能少一分冲动,多一分安全。”
周默还在犹豫之中,诸葛亮却已经将诸葛乔唤了过来。
诸葛亮只对诸葛乔说,有个重要的事,需要他跟随周默一起前往魏国办理,顺便能锻炼锻炼,长长见识。这个过程说的轻描淡写,似乎这就是一场普通的差事,并没有什么危险。
听到父亲的决定,诸葛乔的第一反应也很自然:“好啊,跟思潜一起去,我当然愿意了。可是,我结婚的事怎么办?”
诸葛亮道:“婚期延后几日便可,我亲自去和太后家人说明,等你从魏国一回来,就马上给你办。”
“好。”诸葛乔当即表示了同意,对周默笑道,“思潜,你放心吧,我诸葛伯松,绝不会给你拖后腿的。”
见诸葛乔兴奋的模样,周默自然明白丞相用意,只好笑了笑道:“伯松说笑了,有你协助我,如虎添翼,此趟必能成功!”
诸葛乔笑道:“都说跟着你周思潜办事,运气总能不错。这趟说不定我还能立个大功,等回到蜀中,加官进爵,再风风光光把娘子娶进门来,岂不美哉?”
周默哈哈大笑。可笑容之中,却难免参杂了一些担忧和责任感。
数日之后。
周默假扮成蜀中富公子,诸葛乔扮成一个书僮,带了几名经验丰富的锦官城老吏作为顾问,又带了二十多名武艺高强的亲兵扮成家丁庄客。
数十人乘坐数辆马车,取道北上,先沿着金牛道到达剑阁,一过剑阁,道路马上变的险峻起来,寻常的大型马车已经无法通行,只能弃车牵马,步行通过。
这一段虽然是路,但却异常艰苦,即便是与南中荒无人烟的大凉山地区相比,也是不遑多让。李白的《蜀道难》,大约说的就是这一段。
好在周默和手下士兵都有着足够的走山路经验,并不觉得很苦。
只有诸葛乔,生长于江南之地,还是第一次体验这种级别的山路,走得那叫一个辛苦。可他又不想拖了众人的后腿,只好咬牙硬挺,坚持跟上大部队。只是看他脸上那辛苦犯愁的神情,明显与刚出成都时候兴致勃勃的模样截然不同了。
走了四五天时间,一行人才终于来到阳平关。
一过阳平关,就是汉中了,周默按照计划,决定在南郑稍作停留,等待仁摩罗和王幼娘的进一步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