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百年往事

《大司乐》全本免费阅读

白莳又向另外几人歉意地笑道:“若真论功业,姑娘是后起之秀,自然不及各位自大衍肇始便累积的汗马功劳。不过女子群中,多不识亦对干戈戎马无兴趣,但如阿秋姑娘般才色艳绝,舞姿曼妙,一夕便自无名之辈扶摇直上直达御前,又有反抗强权的典型事例,则为我们边远之人所津津乐道,视为传奇。”

又冷哼一声道:“历来中央门阀,对地方豪强均是多方钳制、压迫,唯恐尾掉不大。故在此事上,西南人虽是看客,却也是站在关内侯一方。他进京为父报仇,我们不觉得他做错了什么。”

阿秋瞠目结舌,全然不知自己在这西南边陲之地,竟有了如此光辉的形象。

公冶扶苏却是笑向顾逸道:“少师后继有人,亦可心安了。”

白莳这才想起顾逸,立刻歉意地道:“祝由门晚辈白莳,见过少师!”

顾逸去除头上斗笠,因此刻再无外人,无须避讳,道:“昔年在宫中,我曾与祈萝、祈尚兄妹相识,你是他们哪一个的门下?”buwu.org 梦幻小说网

白莳见得顾逸容貌之时,也是一怔,但她随即再拜,道:“弟子是祈萝大巫师的门徒,祈尚大巫师是我师伯。”她起身时,神色变得凝重,道:“弟子此来,正是为师父师伯。他们二人向来游历在外,云踪无定,可最近一年间,忽然失去联络。弟子忆及他们书信中曾说过,近日多半会往隐世宗一行,故来隐世宗寻找,到得这里,却发现隐世宗亦发生了大变故。”

顾逸道:“你是疑心他们的失踪,与厉无咎的入生死关有关?”

白莳道:“弟子只是妄加揣测。此刻隐世宗一切事务,均由出身北方高门的萧姑娘把持,我那师父师伯虽非武林中人,但敝宗……亦颇有朝堂上能用得到的地方。我担心……”

公冶扶苏截断道:“你担心,萧姑娘连她师父都敢控制,恐怕令师与师伯,也已落入她的控制中。”

白莳虽有此揣测,却不敢明言,只能再拜,道:“如今少师和公冶家主在此,那再好不过,求二位为我祝由门作主。”

阿秋眼见她一个孤身弱质女子,又不会武功,千里迢迢自吴中入西南,深入隐世宗潜伏,只为师门长辈安危,亦可谓有胆识担当了。也无怪乎她每谈及赵灵应以及阿秋事迹,均会流露向往憧憬神色,因算是半个同道。

顾逸神色淡漠道:“厉无咎并非为萧羽所控制,而是自愿入生死关。至于你师父师伯,他们是我故人,我既已到了此处,必会查个清楚。”

一行人说着话,却已抵达大宛山深处,白云之麓,一幅如诗如画的空山灵境,便即展现眼前。

一道飞瀑如白练,自悬崖直泻而下,坠落至山崖化作溪涧,青苔水草,碧绿蔚然,其中偶有金鳞游动,闪烁发光。

一块奇形巨石耸立于不远处山巅,此刻阳光透过层层云层洒落其上,白得耀眼。

顾逸自进入此处,便变得极为沉默。

眼前一草一木,均提醒着他那久已遥远淡漠的,最初踏入尘世的记忆。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此深谷中一切情景,均与五十年前他破关而出时,没有区别。花开花谢,草枯草荣,一岁春来一年秋,只是大约,他再也不会见到当初接他出关的那个人。

经过溪水之时,顾逸不由得低头自照。

白发如雪,灰眸妖异。一别许多年,再来此地,他仍是当初那副不人不妖的形容。回头却已是百年身。

他又想起白莳起先所问的那个问题。

“何为生死关?”

他答曰,生死关便是修行者最后的门坎,皆因包含着行者此世的愿心。

无论烈长空、公冶扶苏还是白莳,他们都不会有“此世此生,所为何来”的疑问,因他们的武道、香道、巫道修行,都没有达到那一步。

那是附于人心灵之上的重重枷锁脱落后,方会证知的一种心相。

这并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人穷尽毕生心力,所竭力一博的成就。

厉无咎之所以被萧长安逼入生死关,是因为他以毕生修为化作天命谶言出口,投向那茫不可知的未来的那一刻,他这个人等于已经不在了。

所余的,只有肉蜕和残余神识。若不立即闭关,三天后他便会倒地而亡。

厉无咎,本不该以这般极端的方式,去支持他顾逸的。他早已超脱世外,游弋如真人。

厉无咎的入生死关,与他并不相同。

历来入生死关,坐不破关,今生便无法出关,其是否成就,仍是待乎自我的觉悟,因其种子,仍然是“自我之愿”。

但厉无咎不是。他赌的,是别人的成就,是他顾逸的成就。

也只有如他一般,彻然无我之人,才能这般洒然放手,纵浪大化中,不喜亦无惧。

这也就意味着,若在厉无咎此生结束之时,顾逸尚未应他所愿,完成以南统北,一统天下的事业,那么厉无咎的谶言便算失败,他将在闭关中坐化。

阿秋的声音,轻轻地响起,适时的将他拉回现实:“那时,你入生死关的愿心又是什么?”

类似的问题,阿秋昨夜曾经问过他一次。那时她问的是:“你师父是怎样骗你上贼船的呢?”

他当时答以“不记得了。”

岁月久远,是真的不记得了,但也可知道那并非是多么美好的记忆。

人只会刻意忘记痛苦和悲伤的往事。

但当踏足厉无咎此刻闭关,他从前破关的此地,很多记忆纷纭而来,一些往事忽然变得清晰通透。

他以手抚着那奇形巨石上,以剑锋刻就的“问天石”三个大字,一字一句道:“我愿见世间清平,人心光明,天下大同。”

一二百年前的事,宛如前世,是混沌与黑暗的拉扯。

他自幼生长于宫廷,受的是先王之训,那白发苍苍皓首穷经的帝师,一字一句地教他为君之道,修身之术。

他天资聪颖,仁心仁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