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各有内应

大营军帐中。

陈胜坐于上首,向手下诸将询问策略。

吴广作为义军都尉,自是吸引众人目光。

他没开口前,下方新来的这些将领不好多言。

虽是草创的军队,一些简单的规矩还是有的。

吴广眉头微挑。

固陵一夜后,他已经有了一个夺取陈县的大概方略。

可问题是,现在并不好当众说出来。

一来是他与那人只是隔空约定,并无保障。

万一后面对方反悔,或者中途生出什么变故导致计划不能施行,那吴广现在当众说出来,岂非打了自己的脸。

二来一些信息在计划实施前必须要保密。一旦有蛛丝马迹泄露出去,使得城中形势有变,那就得不偿失了。

帐中这些将领,如武臣、邓宗、田臧、朱房等人,吴广是第一次见,对于他们尚缺少信任和了解,重要信息不好轻易透露,真正的要点只能与陈胜私下里说。

只是这种公众场合,他也得说点东西出来。

吴广略一思索,便将关键处隐去,只言大略道:“陈县易守难攻,当年秦将王翦率六十万大军伐楚,在此城面前也是苦战方克。我军还是应效仿之前攻伐诸县之策。以大军包围陈县,然后使士卒绕城宣扬我军大义,引得城中楚人举义,或有城中楚人大族及黔首、刑徒呼应,从而与我军内外夹攻,共取陈县。”

“都尉所言有理。”

诸将颔首称是。

起义军之前攻取蕲、铚、苦等县都是这样的战术。

大军围城,然后等待城中楚人响应,内外联手一起攻城,便可轻易夺取城池。

只是这夺城的关键嘛,得看城中的楚人配合。

陈胜扫视诸将道:“都尉之言,诸君可有补充?”

看似询问众人,可陈胜的目光只落在武臣身上。

因为武臣就是陈县人。

若说谁对此战最有发言权,那肯定就是他了。

武臣似早有准备,他高声道:“陈县乃楚国旧都,城中楚人皆心向故楚。都尉欲引动楚人响应,乃是上策。”

“但据我所知,陈县里有秦人驻军。他们的人数可能有千人左右,各有兵刃,装备精良,分驻于城中各处,负责监视和控制吾等楚人。”

“这些秦人是秦国能控制陈县的关键所在,就连郡尉率人去剿灭周章,都没有动用他们。有彼辈在,城中楚人除非同时动手,否则很容易被镇压住。”

此话出来,众人皆脸色微沉。

秦法禁动刀兵,普通黔首家中是没有兵刃武器的,而城中却有上千装备精良的秦人驻军对他们监视。

陈县的楚人想要暴动夺城,难度可比之前的几个县要高得多。

武臣继续道:“陈县的情况和之前诸县不同,想要短时间内等到城中楚人举义,恐怕有些困难。而吾等若没有速取此城,那么在外面的郡守、郡尉定然会召集各县兵卒前来支援,同时秦廷收到消息后,也可能会派遣秦军出关,故而我认为必须要发动猛攻。”

“我军以迅猛攻势调动城中兵卒御敌,最好使秦吏将城中负责监视的秦人也调来防守,这样才能为陈县楚人争取到夺城的机会。我在投奔将军前,曾与县中两位豪杰有过约定,只要有机会出现,他们便会趁势而起,鼓动黔首,助将军夺城!”

武臣说到最后,意气风发,特别是在那豪杰两字上用了重音,勾起众人好奇。

陈胜也不知道故友还藏着这事,问道:“是何豪杰,竟能助我夺取陈县?”

武臣站起来,扫视了一眼帐中诸将,傲然道:“这两位豪杰的名声,将军和诸位应该也是听过的。他们便是当年被秦皇帝悬赏千金而不得的两位魏国名士……张耳,陈馀!”

嘶!

帐中诸人脸色微变,呼吸颇为急促。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