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蚌埠

淮安城。

兵舍外,布告栏前。

聚集着大量的战兵。

他们听着一名军官,读着布告栏上的内容。

然后先是窃窃私语,后是大声喧哗。

“怎么又削减口粮。上一次削减到九成,现在削减到七成。我们不吃饱饭,怎么有力气打仗?”

“还有饷银。我们在这里为国家拼杀。拿这点俸禄,也就勉强糊口。还要削减我们。简直是不把我们当人啊。”

战兵们神色不善,群情激愤。

其实章武皇帝做的已经很好了,以前道君皇帝在的时候,边军不仅粮饷不足,还要被层层克扣。

而且很多人吃空饷。

现在章武皇帝只是从十成减到九成,再减到七成而已。

加上将军的能力。

战兵的训练情况。

武器装备的情况。

而且还是满员满编。

这军队要是放在当年辽东,蒙元人别说攻克辽东了,恐怕要陷入泥潭。

但俗话说得好。

由简入繁易,由繁入简难。

战兵们待遇好,士气旺,训练足,装备好。

一旦削减他们的待遇,心里就不平衡了。

这是人性。

没办法。

将军府,大堂内。

李廷元坐在主位上,褚武成坐在右边第一位。

二人一起听着军官来报,都是眉头深锁。

李廷元听完后,挥了挥手让军官下去了。转头对褚武成说道:“褚将军。军心不稳,就算城池再坚固高大,也挡不住汉军。”

“传令诸将。把除了有站岗、巡逻任务的战兵,都往校场集结。我要说话。”

“是。”褚武成抱拳应是,起身离开了。

不久后,李廷元身披重甲,在亲兵的簇拥下,走出将军府,翻身上马,来到了校场。

大军在将军、军官的率领下,排列整齐,面朝高台。

李廷元登上高台,面向众将士,大声说道:“健儿们。我知道你们现在很愤怒。”

“我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朝廷确实是减少了你们的粮饷。”

“但有一点。”

“从此之后。自我开始,将军、军官,都与你们吃同样的食物。相同的份量。”

“俸禄也减低到七成。”

“我保证。在战争结束之后,朝廷财政好转。我一定上奏折给朝廷,据理力争。补发你们的俸禄。”

“健儿们。请相信我,请相信朝廷,请相信天子。”

他的声音十分洪亮,校场内清晰可闻。

而李廷元自从做了这个淮安将军之后,不松不紧,该严厉严厉,该宽厚宽厚。

把这军权牢牢抓在手中,深得战兵欢心。

他这么低声下气,而且用信誉担保。

更何况,战兵们也知道,现在朝廷的情况不太好。

他们面面相觑了许久,心中的愤怒平息了下来。

“愿相信将军。”最后不知道谁先开口,众战兵齐齐弯腰抱拳,大声说道。

“呼。”一脸凝重的李廷元呼出了一口长气,悬着的心,稍稍落下。然后,他让将军领兵回去了各自的驻地,自己也带着亲兵,回到了将军府。

大堂内。

李廷元、褚武成前后进来坐下。李廷元叹气道:“形势已经非常严峻。我这里还可以保证士气。”

“但其他地方呢?我恐怕吴年就要动手了。”

“哎。”褚武成也叹了一口气。

吴年可真是阴险。

汉廷的国力,也真是强大。

现在淮安这个地方,有李廷元坐镇,军心不动。汉军哪怕几十万大军来攻,也只会损失惨重。

但其他地方呢?

按照吴年这个猥琐的样子,他恐怕要从别的地方突破啊。

江淮防线可是绵延数百里,有三条进攻路线的。

.........

望楚。

汉军大营,戒备森严的中军大帐内。

吴年坐在御座上,左右是太监,下方是随驾的近臣。

吴年先低头看了看折子,抬头笑着对北条氏政道:“李廷元干的很不错啊。”

“但他只有一个人,也只守得住淮安。”北条氏政笑着说道。

“是啊。他只有一个人。”吴年笑容更盛,再一次低头去看折子。

进攻江淮有三条线。

淮安、蚌埠、寿县。

三座重城,又有大量水军。

淮安将军李廷元干的不错。

但蚌埠、寿县的守将,却是差了点意思。

尤其是蚌埠方面,不说是军心浮动,至少也是士气大损。

蚌埠。

吴年让太监取来地图,在御案上铺展开来,目光落在了蚌埠城上。

这座重城位于淮河南岸。

守将叫王思远,有精兵二万人。

城池的附近,有一座水军营寨。有水军二万人,大将叫钱明忠。

之后是重城滁州,精兵万人,守将高远山。

重城六合,精兵万人,守将陆光,精兵万人

看着这条进攻路线,吴年的目光渐渐锐利,心中有了决断。但很快,他便收起了锐利,恢复了平和,笑着说道:“再等等,再等等。”

“冬十一月出兵。”

“是。”北条氏政与随驾近臣,齐齐面朝吴年躬身行礼。

冬十一月。

望楚。

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站岗、巡逻的战兵,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却还是觉得寒冷。

该死的湿冷。

虽然汉军已经屯扎在这里一年,但是战兵们对南方的水土,还是不服。

在这寒冷的天气下,酒是必不可缺的。

汉军国力强大,朝廷组织酿酒。

大量的烈酒,从北方运来。

汉军战兵,每人每天都有一份酒。

多少不定。

而南方的楚军,连吃饱饭都是个问题。

因为酒是粮食酿造出来的。

中军大帐内。

吴年身穿龙袍,披着大氅,坐在御座上。皇孙吴烈站在他的身旁。

他跟着吴年南征,已经数年。

高了也壮了。

下方除了随驾近臣之外,聚集了所有南征的万户大将。

吴年用锐利的目光,扫视着诸将,然后沉声说道:“战机已经出现,明天开始装运粮草、物资。”

“明天晚上,收掉帐篷拔营。急行军到蚌埠。”

“后天渡河。”

“伐楚。”

“是。”众文武神色振奋,弯腰抱拳,大声应是。

随即,吴年与众将制订计划,安排行军次序。

完毕之后,吴年带着皇孙走出帐篷,望向江南山河。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