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魏武皇帝,韩国的孤勇

天道酬勤:我的武道没有瓶颈第一卷三国伐魏第41章魏武皇帝,韩国的孤勇魏国历代以来的登基大典都是在城外进行,这乃是祖宗之法。

赵弘明如果是个普通太子的话,对于这条祖制是没有更改的可能,只能遵从。

但是赵弘明显然不是一个普通太子。

在赵弘明眼里,历代魏王为了所谓的皇家颜面,在其他诸国面前彰显国力,放弃了固若金汤的皇宫,选择在城外举办大典实不明智。

他赵弘明不需如此。

于是夙来谨慎的他为了安全,最终将登基大典确定在有护国大阵保护的太和殿中。

如此一来处于皇宫之中,若是谁想要对其不利,他也能有强有力的手段去处理。

他的安全也得到了很大的保证。

从某种程度上说,在城外搭建的祭台,也并非是他料事如神故意麻痹其他人,而是某种程度上的妥协,以及先斩后奏。

季国夫传回的情报只是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定而已。

太和殿外。

在常无病的率领之下,数千名禁卫军士兵身穿崭新,鲜亮的铠甲,手持锋利的兵器,整齐划一地从皇宫各处列队而出,分列在大殿广场上。

这些禁卫军,无一不是修炼有成的武夫,绝大部分都是通窍境的修为。

站在关键位置的上百人,甚至已经达到了先天境。rexue.org 西红柿小说网

他们的身姿挺拔,目光坚定,全身气血汪洋,使得太和殿都暖意如春。

远远看去,一排排士卒,阵列在前,场景壮观,充满了大国的威严。

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应邀的武学势力、文武官员、各国使团、王公贵族等社会名流陆续进入太和殿中。

当他们进入太和殿的广场时,他们顿时都被眼前庄严气象所摄,脸上都露出丝丝动容之色。

魏国经过六代魏王的励精图治,时至今日,看其气象,竟然已经不弱于大楚国。

太和殿前的广场占地巨大,朝臣们会按照官阶高低依次站立在广场靠前的位置,各国使者分列在侧。

在使者后面则挤满了来自于不同武学势力,受邀前来观礼的武夫。

这些武夫根据各自势力的强弱与否,各自成群。

此时他们人头攒动,交头接耳,对即将登基的赵弘明议论纷纷。

“如今的魏国新皇邀请我等前来,这可是破天荒的头一回。本人粗鄙,只晓得杀人,这样富丽堂皇的地方,还是第一次来。”有武夫舔了舔嘴唇,兴奋地说道:“真想杀了这魏国皇帝,将这皇宫洗劫而空,带回门中啊。”

旁边的武夫嗤笑道:“你是不是在外面杀人杀惯了?信不信以你的修为,在这皇宫中还没动手,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就算真可以洗劫这皇宫,也轮不到你的头上,那些顶流的武学势力可不是吃白饭的。”

“再顶流又如何?以后正一门怕都是斗不过现在的魏王了。”

众多武夫沉默了。

关于正一门的风波他们都有所耳闻。

有个如此高深修为的皇帝,并且还是有着雄心壮志,对他们这些武学势力而言可不是好消息啊。

说不定再过几年,这位魏王陛下就改变了旧制,对他们这些武学势力动手了。

一想到这里,这些武学势力无不暗暗做了决定。

要是赵弘明决定打他们的主意,他们就同仇敌忾,一定不能让其得手。

在议论声中,太和殿的正殿门口,一位监礼大臣、一位唱礼官、一位司仪从殿内走了出来。

萧伯龄在百官威望中最盛,被担任为捧表官,而李俚作为赵弘明新提拔的重臣,则担任受表官。

两人与引礼官、礼仪官等其他重要人物跟在了司仪等人的身后,神色肃穆。

当这些人出现在太和殿前的时候,广场上的喧哗渐渐减弱,安静了下来。

司仪抬了抬了手。

常无病会意,按照先前编排的那样,他身穿金甲,手握长剑,威风凛凛地出现在禁卫军的面前。

他高声喊道:“大魏皇帝,登基大典,开始!”

紧接着,广场上的禁卫军齐声高喊:“大魏皇帝,登基大典,开始!”

两千余人的呐喊,令在场的人们感到一种无形的威严和震撼。

太和殿前的乐舞生奏响魏国雅乐,让的太和殿广场的气氛变得格外庄严。

在奏乐声中,赵弘明从太和殿内一步一顿,缓缓走出,出现在了在场众人的视野中。

赵弘明环顾四周,看到满朝文武和禁卫大军,不由的一股壮志豪情油然而生。

当他再看到各国使臣的时候,心中却是闪过一丝异样的情绪。

这股情绪很隐秘,要不是有心人的话,根本发现不了。

在引礼官等诸多官员的指引和协助之下,赵弘明走到了在太和殿前临时搭建的圜丘,准备祭天。

祭天是魏国皇帝登基中十分重要的一步,需要在固定场所的圜丘上进行。

圜丘是一个全部白石砌成的三层圆形石台,洁白如雪、坐北朝南,代表着天、地、人三界。

最上层直径九丈,中层十五丈,底层二十一丈。

每层有石栏杆绕着,三层栏板共合成三百六十块,象征“周天三百六十度”。

一般这个仪式是为了向天神表示敬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做这个仪式后,便意味着皇帝开始承担家国的责任。

在广场上所有人的注视下,赵弘明身穿龙袍,手持玉圭,一步步登上圜丘坛,在圜丘坛上献上供品,进行祈福。

他又按照礼仪向天行三拜九叩礼。

在整个祭天的过程中,乐舞相伴,带着几分神圣之意,无人喧哗。

参与的人都非常严肃和虔诚,好像担心自己有任何做不到位的地方而触怒上天,降下更大的责罚。

不过作为当事人的赵弘明却对此却也是有些不屑。

他已经知道,殷国人祭、天道崩塌都与这个“天”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天”有意志的话,也必定是自私的。

真遇到紧要关头,要依靠的还是只有自己。

假以时日,等力量足够强的时候,这“天”他也要试着镇压一下,然后按照他的意志来重新制定新的天规。

祭天结束后,在司仪和众多官员的簇拥下,赵弘明走到了太和殿前的指定位置。

身为捧表官的萧伯龄跪捧着即位诏书,示意赵弘明拿取。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